数字货币是一种非现金货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但与移动支付和商业的虚拟货币不相同,最近关于数字货币的传言不断,但是数字货币试点仍是“4+1”而且现在建行APP已经上线了数字货币钱包,不过这项功能还没有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建行昨日也回应称还在测试阶段,并不意味着数字货币正式落地发行。接下来,大家可以和百思特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建行回应上线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一直牵动人心,昨天建行的APP突然上线了数字货币钱包,可以绑定银行卡开通。报道提到,在建行App搜索“数字货币”,会出现“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但点击“数字货币”,页面显示“该功能暂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
考虑到建行是国内四大行之一,其APP上出现数字人民币钱包,被视为数字货币落地的信号。
不过建行昨夜回应,否认了此事,表示8月28日晚,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本次测试已经结束。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据报道,央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发数字人民币(DC/EP),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其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
数字人民币目前依然在测试中,至于数字人民币何时落地,央行之前多次表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推出尚无时间表谨防金融诈骗
监管部门已多次强调,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并无时间表。
孙国峰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传言中也不乏一些假消息。比如,近日,一则有关深圳二手房交易已开始使用数字货币且银行大额转账无法兑换成纸币的传言在
中行原行长:数字货币试点范围年内或扩大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8月27日称,数字货币试点范围目前仍相对较小,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是否能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观察。
据《路透社》报道,李礼辉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试点可以考虑未来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且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李礼辉说,主要取决于其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运维和使用成本的高低。
李礼辉称,如果经过试点,数字货币的应用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是否可以替代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他预计数字货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并且不会很快就产生替代效应。
商务部8月14日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对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央行制订了政策保障措施,前期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的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8月2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还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尚未正式推出,没有具体推出时间表。
媒体报道称,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目前正在深圳展开;有苏州的公务员已经领取到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雄安新区的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经开始试点数字货币。
我国的数字货币与西方国家的有本质区别。因为西方国家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的性质,是去中心化的,但我国的数字货币是有中心化的,即央行来负责,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目前的已知信息可看到,央行要把相关金融活动完全掌控。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的数字货币将不会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反而会进一步巩固对金融领域的整体管制。
金融学者认为,如果全面推行数字货币,民众的交易将完全被置于监控之下,有利于收入增长、防范资本外逃、换汇。
温馨提示:收藏本站或下载下方APP获取更多淘宝优惠券!!









































